篆书之美·诗意之深:吴熙载笔下的《兰若》情怀

4
栏目分类
你的位置:4 > 新闻动态 > 篆书之美·诗意之深:吴熙载笔下的《兰若》情怀
篆书之美·诗意之深:吴熙载笔下的《兰若》情怀
发布日期:2025-04-12 15:26    点击次数:70

吴熙载 原名廷扬,字熙载,后以字行,改字让之,亦作攘之,号让翁、晚学居士、方竹丈人等。江苏仪征人。清代篆刻家、书法家。包世臣的入室弟子。善书画,尤精篆刻。少时即追摹秦汉印作,后直接取法邓石如,得其神髓,又综合自己的学识,发展完善了“邓派”篆刻艺术,在明清流派篆刻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。

吴熙载篆书的这首诗来自陈子昂《感遇诗三十八首》中的第二首。是他在不断探索中有所体会遂加以纪录,积累而成的系列作品。陈子昂颇有政治才干,但屡受排挤压抑,报国无门,最终四十一岁为射洪县令段简所害。这首诗中的兰若形象,实际上也是诗人自身命运的写照。

图片

释  文:兰若自春夏,芊蔚何青青。幽独空林色,朱蕤冒紫茎。迟迟白日晚,袅袅秋风生。岁华尽摇落,芳意竟何成。款  识:丙辰三月下旬,寓邵伯埭书陈射洪诗震卿仁兄正字,譲之弟吴熙载。钤  印:熙载(朱)、观海者难为水(白)

图片

图片

《感遇诗三十八首·其二》

【作者】陈子昂  【朝代】唐

兰若生春夏,芊蔚何青青。

幽独空林色,朱蕤冒紫茎。

迟迟白日晚,袅袅秋风生。

岁华尽摇落,芳意竟何成。

译文:

兰草杜若生长在春夏时节,茎叶茂盛多么美好青葱。

幽雅孤高独擅林中美色,红花下垂着覆盖了紫色的株茎。

白天慢慢变短,袅袅的秋风已悄悄来临。

一年一开花的草木都飘摇零落,美好意愿终究如何完成?

前半部分:着力赞美兰若压倒群芳的风姿。诗人通过“芊蔚何青青”和“朱蕤冒紫茎”等描写,表现了兰若的枝叶茂盛、花色秀丽,并以“幽独空林色”来反衬其卓然风姿。这些描写实际上是以兰若的“幽独空林色”比喻诗人自己出众的才华。

后半部分:以“白日晚”、“秋风生”写芳华逝去,寒光威迫,充满美人迟暮之感。诗人通过“迟迟白日晚,袅袅秋风生”的自然景象变化,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,同时也寓含了对岁月无情和人生短暂的感慨。最后一句“岁华尽摇落,芳意竟何成”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理想可能无法实现的忧虑和无奈,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深深忧虑。

图片

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,诗人以香兰、杜若自喻,表面上赞美兰若压倒群芳的风姿,实则是借此比喻自己出众的才华。通过“白日晚”“秋风生”“尽摇落”等语句借写兰若芳华尽失最终枯萎凋谢的变化,悲叹自己的年华流逝、理想破灭。全诗以兰若自比,寄托了个人的身世之感,充满了怀才不遇的悲愤和无奈。

图片

此外,诗中还运用了对比和反衬手法,如以群花的失色来反衬兰若的卓然风姿,大大增强了艺术效果。同时,“岁华”、“芳意”等用语双关,既指花草的凋零,又暗喻诗人的年华流逝和理想破灭,寓意深刻。

图片

吴熙载所篆的这段内容不仅展示了陈子昂的文学才华和艺术造诣,更传递了诗人对生命、时光和理想的深刻思考和感慨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

Powered by 4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Powered by365建站